Vumi 是一个开源的信息软件App,它并不依赖于数据网络,相反的它依赖于短信技术,使用通话时间。当前有很多非政府组织使用,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以及盖茨基金会。该技术帮助这些组织对非洲的受众施以更加广泛的影响。
该软件是南非非营利组织Praekelt Foundation的产品。该技术型组织正在为Vumi研发一个新特性,将会为非洲年轻女性带来一种简单的储蓄方法。这样做意义重大,因为大多数年轻女性——如同大多数非洲成年人一样——无法获得基础的金融服务,例如储蓄帐号。实际上,在发展中国家只有37%的妇女拥有银行账户。来自Women’s World Banking的研究表明贫困妇女是坚定的储蓄者,将收入的10%-15%作为突发事件备用金。这意味着她们可以对家庭和社区拥有巨大的影响。
使用受比特币启发而作的开源金融服务协议——恒星,Praekelt的开发者们正在为Vumi加装金融服务功能,作为储蓄的一种方式,让年轻女性能够存储移动通话时间。
“支付并没有跟上互联网的脚步,”Jed McCaleb,恒星的缔造者表示:“货币在发达国家表现良好,但是受到压榨的人们是那些支付10%手续费或者根本没有银行帐号的。他们会在恒星上受益良多。”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5亿人,约合世界成年人口的一半,没有银行帐号,或者纳入金融体系。
恒星是恒星发展基金会的产品,肇始于2014年八月份,获得在线支付企业Stripe的300万美元支持。
这个非营利组织也拥有一个令人惊叹的顾问团,像Wordpress的创始人Matt Mullenweg,来自Y Combinator的Sam Altman,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Apache基金会的Greg Stein,还有更多。
这个来自旧金山的组织,其使命就是创建便捷的金融基础架构,帮助及教育更多人进入我们的金融社会。
比特币效应
恒星的灵感来自于流行的数字货币——比特币。这个有争议的技术,最大的影响在于帮助人们理解了开放和分布式协议在货币流动和存储上的重要性。至少它开辟了这一领域。
McCaleb 解释说,比特币在本质上是一种个体之间价值流动的方法。而恒星则专注于将这些不同的金融机构连接到一起,包括比特币在内。它是传统货币和资产的媒介,可以帮助它们加速在机构间流动,而不管是Stripe,贝宝或者M-Pesa。“所有这些事物都可以互相通信交流。恒星为他们提供了统一语言。”McCaleb,也是MTGOX这个曾经世界最大比特币交易所的创始人如是说。
当报告说价值高达4.6亿美元的BTC失窃后,MT.Gox被迫关门。其时MT.Gox已属时任CEO Mark Karpelles所有,McCaleb则转向Ripple Labs项目。最终他离开这家公司并致力于恒星。Joyce Kim,基金会的执行主任,说Ripple的代码不能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可行,不能满足恒星正在努力的“扩展性”。
“恒星的目标有两个,”McCelab补充道,“一是创建一个开源协议,扮演支付的IP层,即货币的互联网,另外一个就是尽可能公平的向世界分发他们的STR。”
作为该实施策略的一部分,他们已经分发了16亿STR。Joyce强调说,STR是恒星协议中可以承载的众多种价值(等价物)或货币的一种,其价值并不能代表整个系统。
她同样告诉我们,教育是恒星计划的关键部分。比如最近发布了一个38页的白皮书,并伴有一个图文小说来描述他们的关键技术:
我们相信所有的这些概念都应该可以被尽可能多的人获取,因为要让金融服务真正帮助世界,需要大量的呼吁和声音。让这些概念感觉并不可怕,非程序员也能创建产品以及讨论它。
“我们要创建的是可以参与金融活动的自由,这也许比信息更重要,”Joyce Kim说。她将恒星定义为“所有经济生活的Google翻译”。
Joyce Kim说东南亚将会是下一个恒星活跃的区域。在印尼,她说,一些出售话费的代理商开始接收恒星,所以人们现在可以远程充值。在过去,如果你没有银行账户,不得不要步行到代理商并付款。
印尼的这件事有趣的地方在于,在线充值要比普通方式便宜30%。所以这些代理商可以让那些购买话费的人获得实惠。要不他们只能当面支付现金,因为没有基础银行服务。
尽管如此恒星还没有比特币那么多用户。现在依然是早期。Joyce说潜力巨大,而这也正是有趣之处——前景广阔。
互联网开启了信息领域的创新,比特币在价值或者数字资产领域亦是如此。恒星,在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创建金融互联。恒星能够成为跨越全球经济天堑的桥梁?只有实践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
原文:Could Stellar be the answer to enable financial inclusion around the globe?
文章图片: Institute for Money,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nclusion via Flickr